結構尺寸檢測


導體結構檢查
一、檢驗目的
電線電纜導體結構是指導體構成的材料、單絲直徑、根數、絞合方式、絞合后的直徑、絞合節距、截面而言。產品標準中根據不同產品的不同型號都明確規定應采用何種導電線芯及應檢驗的具體內容。通過檢驗和測量來判斷導體結構是否符合標準,是否符合截面為目的。截面小會影響載流量,發熱使電纜加速老化,影響使用壽命。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所有電線電纜產品檢測。
三、檢驗依據
電線電纜相關產品標準及引用標準。
GB/T 4909-2009
四、試驗設備及器具
外徑千分尺或類似器具
五、取樣及試樣制備
離端頭至少1米的絕緣線芯上,取至少1米長的試樣進行,小心地剝除其一端約50 mm 長的絕緣,裸露出導體。
六、測量步驟及要求
以下內容及步驟只限于成品電纜型式試驗中的導體結構檢查。
1、判斷導體材料
目測導體材料是銅或鋁;鍍錫或不鍍錫。
2、檢驗導體根數。
3、測量單線直徑
在垂直于試樣軸線的同一截面上,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測量,并取算術平均值。測量時尺寸為0.020~1.000 mm者保留三位小數;大于1.000 mm者保留兩位小數;按GB/T8170數值修約規則進行修約。
4、核對導體截面
計算導體截面公式如下:
S=πd2/4×n
式中: S—導體截面,mm2;
d—導體單線直徑,mm;
n—單線根數。
七、測量結果的評定
1、各種型號的電纜使用的導體類別見產品標準。
2、軟導體中單線最大直徑、硬導體中單線最少根數應符合GB/T3956及相關標準要求。
3、根據計算截面,判斷是否符合該檔標稱截面。
絕緣厚度的測量
一、檢驗目的
檢驗產品的絕緣厚度是否符合產品標準中規定的絕緣厚度為目的。產品標準中規定的絕緣厚度是根據該產品適用的電壓等級、導體截面的大小、載流量的大小、使用的環境條件、絕緣材料的電氣性能、物理機械性能并考慮長期使用壽命的諸多因素,經過科學的計算和長期實踐經驗而確定的,如果是比規定值小,會失去電絕緣性能,直至被擊穿,導致人身、財產損失,如果是比規定值大到某種程度(超過電線最大外徑),給使用者帶來諸多麻煩,直至不能使用,并給生產企業增加成本。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測量電線電纜橡皮、塑料絕緣的厚度??梢宰鳛橐豁梿为氃囼?,也可以作為其他試驗如機械性能試驗過程中的一個步驟。
三、檢驗依據
相關電線電纜標準
GB/T 2951.11—2008/IEC60811-1-1:2001
四、試驗設備及器具
1、讀數顯微鏡或放大倍數至少10倍的投影儀或類似設備,兩種裝置讀數均至0.01mm。注:有爭議時,應采用讀數顯微鏡測量作為基準讀數。
2、輔助工具:刀片
五、取樣和試驗制備
1、每一根絕緣線芯應在至少相隔1m的3處各取1段電纜試樣,并各切取1個薄試片。(注:不同的電纜要求
不一樣,應根據標準的規定執行)。
2、五芯及以下電纜每芯都取樣,五芯以上電纜,任取五芯。
3、如果絕緣上有壓印標記凹痕,則會使該處厚度變薄,因此試件應取包含該標記的一段。
4、從絕緣上去除所有護層,抽出導體和隔離層(如果有的話)。小心操作,以免損傷絕緣,內外半導電層若與絕緣粘連在一起,則不必去掉。
5、用適當的工具(鋒利的刀片)沿著與導體軸線相垂直的平面切取薄片。
六、試驗步驟
1、將試件置于測量裝置的工作面上,切割面與光軸垂直,凡徑向測量6點時,均約相隔60度為一點。
1) 在任何情況下,第一次測量應在絕緣最薄處進行。
2)當試片內側為圓形時,應按圖1徑向測量6點。
3)當試片是扇形絕緣線芯時應按圖2測量6點。
4)當絕緣是從絞合導體截取時,應按圖3圖4徑向測量6點。
5)當試片外表面凹凸不平時,應按圖5測量6點。
6)無護套扁平軟線應按圖6測量6點,兩導體之間的最短距離的一半作為絕緣線芯的絕緣厚度。
2、當絕緣內外均有不可去除的屏蔽層時,屏蔽層厚度應從測量值中減去。
3、若規定的絕緣厚度為0.5mm及以上時,讀數應到小數點后兩位。若規定的絕緣厚度為0.5mm以下時,讀數應到小數點后三位,第三位為估計數。
七、試驗結果的評定
1、每一根絕緣線芯取3段絕緣試樣,測得18個數值的平均值(用mm表示),應計數到小數點后兩位,并按四舍五入原則修約到小數點后一位,取該值作為絕緣厚度的平均值。(不同產品要求不同)。
2、所測全部數值的最小值,應作為任一處絕緣的最小厚度。
3、若絕緣試件包括壓印標記凹痕,則該處絕緣不應用來計算平均厚度。但在任何情況下,壓印標記凹痕的絕緣應符合有關電纜產品標準中的最小值。
4、絕緣厚度的平均值應不小于產品標準的規定值。
5、其最薄處的厚度只要不小于規定值的90%—0.1mm為合格。
絕緣厚度的測量位置參看下圖



護套厚度的測量
一、檢驗目的
護套是起保護電纜絕緣線芯安全可靠的運行作用,護套的材料是根據使用要求、材料來源、經濟性及工藝條件等因素選定之后,護套厚度的確定主要取決于機械因素;同時也應考慮長期環境老化和材料透濕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與產品的外徑和導線截面兩者有關,因此護套厚度一般除了隨導電線芯截面增大而加厚外,還與產品芯數有很大關系。因此型式試驗中要檢查護套厚度是否符合標準規定。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測量電線電纜的橡皮和塑料護套厚度。
三、檢驗依據
電線電纜相關產品標準
GB/T 2951.11—2008/IEC60811-1-1:2001
四、試驗設備及器具
1、讀數顯微鏡或放大倍數至少10倍的投影儀或類似設備,兩種裝置讀數均至0.01mm 。
注:有爭議時,應采用讀數顯微鏡測量作為基準讀數。
2、輔助工具:刀片
五、取樣和試驗制備
1、應在至少相隔1m的3處各取1段電纜試樣。不同產品要求不同。
2、如果護套上有壓印標記凹痕,則會使該處厚度變薄,因此試件該取包含該標記的一段。
3、護套內外的所有元件必須小心除去。
4、用適當的工具(鋒利的刀片)沿著與導體軸線相垂直的平面切取薄片。
六、試驗步驟
1、將試件置于測量裝置的工作面上,切割面與光軸垂直。
1) 在任何情況下,第一次測量應在護套最薄處進行。
2)當試片內側為圓形時,應按圖1徑向相隔60度測量6點。
3)當試片的內圓表面實質上是不規整或不光滑的,按2圖在護套最薄處開始徑向相隔60度測量6點。
4)當試片內側有導體造成很深的凹槽時,應按圖3在凹槽底部徑向測量。
5)當因刮膠帶或助條形護套外形引起的護套表面不規則時,應按圖4進行測量。
6)對于有護套的扁平軟線,應按圖5在與每個絕緣線芯截面的短軸大致平行的方向及長軸上分別測量。
7)六芯及以下有護套的扁平電纜應按圖6進行測量:
2、讀數應到小數點后兩位,以mm為單位。
3、將3段護套上測得的全部數值計算平均值,取小數點后兩位。
4、所測全部數值的最小值,應作為任一處絕緣的最小厚度。
5、若護套試件包括壓印標記凹痕,則該處護套不應用來計算平均厚度。但在任何情況下,壓印標記凹痕的絕緣應符合有關電纜產品標準中的最小值。
七、試驗結果的評定
1、將計算所得的護套厚度平均值按四舍五入的原則修約到小數點一位。
2、護套厚度的平均值應不小于產品標準規定值,其最薄點的厚度應不小于規定值的85%—0.1mm。
外形尺寸測量
一、檢驗目的
電線電纜外形尺寸是指圓形電線電纜的外徑、橢圓度以及扁型電線電纜的長軸、短軸的幾何尺寸。不同型號的產品,標準中有明確的檢驗內容要求。如果外形尺寸超過標準規定的最大值,會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直至不能使用,且給企業增加成本,如果外形尺寸低于標準規定,則影響絕緣厚度或護套厚度甚至不合格。因此例行檢驗和型式試驗一般都要求檢測電線電纜外形尺寸。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電線電纜絕緣和護套外形尺寸的測量。
個別產品型式檢驗中不要求檢測外形尺寸,例如:
1、GB /T5023.6—2006/IEC60227-6:2001
扁形聚氯乙烯護套電梯電纜和撓性連接用電纜
227 IEC 71F(TVVB)
2、GB/T 5013.5—2008/IEC60245-5:1994
一般用途的編織、高強度橡皮、氯丁或其它相當的合成彈性體橡套電梯電纜。
60245 IEC 70(YTB)、60245 IEC 74(YT)
60245IEC75(YTF)
三、檢驗依據
相關產品標準
GB/T 2951.11—2008/IEC60811-1-1:2001
四、試驗設備及器具
測量投影儀、讀數顯微鏡或其它器具。
五、取樣及試樣制備
應在至少相隔1m的3處各取1段電纜試樣,或按標準規定。
1、外徑不超過25mm的試樣,護套電纜抽出絕緣線芯、無護套電纜抽出導體,并切取3個薄試片。
2、外徑超過25mm的試樣,用紙帶法測量,將試樣表面的所有的元件無損地去除。
3、扁平軟線抽出導體,扁平護套電纜抽出絕緣線芯,并切取3個薄試片。
六、試驗步驟
1、外徑的測量
1)外徑不超過25mm時,將試樣放在投影儀或類似的儀器上,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分別測量,讀數應到小數點后兩位(以mm為單位)。
2)外徑超過25mm時,應用測量帶測量試樣的圓周長,然后計算直徑。可使用能直接讀數的測量帶測量,讀數應到小數點后一位(以mm為單位)。
2、扁平電纜長軸和短軸尺寸的測量
扁平電纜的試樣應用投影儀或類似的儀器,沿著橫截面的長軸和短軸進行測量,尺寸為25mm以下者,讀數應到小數點后兩位(以mm為單位);尺寸為25 mm以上者,讀數應到小數點后一位。
3、橢圓度的測量
1)在圓形護套電纜的同一截面上所測得的最大外徑和最小外徑之差(以mm為單位),測量三處,取最大差值。
2)計算橢圓度。公式如下:
f=(最大外徑-最小外徑)/平均外徑上限×100%
七、測量結果的評定
1、試樣直徑在25mm及以下者,其平均外徑的測量結果應由試樣上測得的各點數據的平均值表示。
2、紙帶法測量的結果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D=(L/π)- 2△
式中: D——試樣平均外徑,單位mm;
L——試樣實測周長,單位mm;
△ ——紙帶厚度,單位mm。
3、外形尺寸測量結果應按四舍五入的原則,修約到小數點后一位。
4、橢圓度應不超過平均外徑所規定上限的15%。
5、電纜的外形尺寸及橢圓度在產品標準規定范圍內為合格。
標志檢查
一、檢驗目的
為了識別和使用方便起見,電線電纜產品標準一般要求中明確指出標志的內容、標志的清晰度、標志的連續性和標志的耐擦性檢查方法。因此標志的檢查目的就是電線電纜的標志是否符合標準規定的要求。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電線電纜產品的標志檢查。
三、檢驗依據
相關產品標準。
四、試驗設備及器具
鋼板尺
五、取樣及試樣的制備
在被測電纜中,任取一段適當長度的試樣。
六、試驗步驟
1、用目測的方法檢查電纜標志的內容:電纜應有廠名、產品型號、額定電壓(不同產品標準要求不同)。
2、用鋼板尺測量標志的連續性,即一個完整的標志末端與下一個標志始端之間的距離。
3、標志清晰度檢查:字跡應清晰、易辨認。
4、標志耐擦性檢查
用浸過水的一團脫脂棉或一塊棉布輕輕擦拭文字標志或數字標志,共擦10次,結果符合要求。
七、測量結果的評定
標志內容應齊全、清晰、易辨認,絕緣印字間距不超過275㎜,護套印字間距不超過550㎜,并耐擦為合格。
注:有些標準(如機械行業標準)規定絕緣印字間距不超過200㎜,護套印字間距不超過500㎜.
編織(或纏繞)密度的檢查
一、檢驗目的
電纜結構中的金屬編織屏蔽層,在同軸電纜中是起外導體兼屏蔽作用,在一般電器裝備用電線電纜中起,均勻電場、防電磁場干擾的屏蔽保護作用,編織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該產品的屏蔽效果,因此該類產品技術要求中規定編織密度,編織密度大,則屏蔽效果好,編織密度小,則屏蔽效果差。因此檢驗編織密度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編織(或纏繞)密度是否符合標準規定值。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有屏蔽的電線電纜。
三、檢驗依據
相關產品標準。
四、試驗設備及器具
1、外徑千分尺、卡尺、鋼板尺。
2、鉛筆、紙帶。
五、取樣和試樣制備
1、應在至少相隔1米的三處各取一段電纜試樣。
2、無損地去除編織表面上的所有元件。
六、測量步驟
1、目測編織定數(m)及每錠上的單線根數(n)。
2、用紙帶法測量編織節距(l)先將一適當寬度、長度為二倍節距左右的紙帶,平鋪在被測編織層上再用鉛筆沿著被測編織層軸線摩擦紙帶(摩擦長度應大于一個節距)則紙帶上留下一組多于半面錠子數的股線痕跡;用鋼板尺量出錠子數一半的股線痕跡,即為所測量節距長度。取至少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試樣的編織節距。
3、編織層外徑(D)的測量
使用游標卡尺或外徑千分尺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方向上各測量一次(測量時應使用量具與產品軸線垂直,并應盡量減少量具對被測產品的接觸壓力),然后用兩次測量的數值和被測次數去除,所得數值即為此點的外徑。
4、用外徑外徑千分尺測量單線直徑(d)。
5、計算編織層的編織(或纏繞)密度
計算公式如下:
Kf=(mnd/2l)[1+(l/ПD)2]1/2
K=(2 Kf- Kf2)×100%
式中: kf — 單向覆蓋系數;
k — 編織密度,% l — 節距,mm;
d — 屏蔽用金屬圓單線直徑,mm;
D — 屏蔽層直徑,mm;
m — 錠子總數; n — 每錠根數。
七、試驗結構的評定
標稱截面0.12 mm2及以下的單芯屏蔽電線,屏蔽的編織密度應不小于60%,其他屏蔽電線,其屏蔽密度應不小于80%。
陜西華納質檢-西安市權威第三方電線電纜檢測機構
發布網址:http://www.gqmxw.com/